首页

长春女王

时间:2025-05-25 22:30:05 作者:经济随笔丨中国经济靠什么“顶住了压力”? 浏览量:74485

  近日,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公布。有一个细节:各方面谈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不约而同地说到——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4月份,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消费投资稳定增长、出口顶住巨大的外部压力保持增长”,中国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内生动力”。

  有压力,是寻常事。如此强调“顶住压力”,又不寻常

  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顶住了哪些压力?靠什么顶住了压力?顶住压力意味着什么?怎么继续顶住压力?如何把压力变为动力?——压力是测试题,检验着中国经济的韧性

  巨大的压力首先来自外部。这4个月,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有目共睹。很多分析者曾认为,到3、4月份,中美贸易遭受的冲击,就会体现在经济数据里。然而,我国货物进出口依然保持了持续增长,4月份同比增长5.6%,1—4月份同比增长2.4%。

  外贸稳住,殊为不易。靠什么?

  一靠多元化。尽管对美贸易出现下滑,但对东盟、韩国、日本、中亚五国出口快速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加快。这边不亮那边亮,一边不亮多边亮

  二靠及时应变。特别是民营外贸企业,看数据,增长在加快;看过程,应变是常态。供应链出现波动时,拼的是调整能力。历经几十年风雨,中国外贸企业是应变的“老把式”

  三靠坚实基础。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遇到变数大的外部冲击时,腾挪的空间大,抗压的韧性强。“压舱石”分量重,大风大浪里的船,才稳得住。

  中国经济的“外”与“内”,从来辩证统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关键要求。外贸能顶住压力、稳住局面,不只是靠涉“外”的努力,更根本的,还是靠“内”功。

  国内需求不足也是一种压力。压力,正在被转化成拓展内需空间的动力。多方努力中,特别要说说“两重”与“两新”,一个分量重,一个新意足。

  “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从去年春天起步。“两重”聚焦发展急需、常规手段解决不了、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去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了1465个“两重”项目,今年刚4个多月,资金已安排了近5000亿元。

  钱投下去,项目建起来,“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作用已显现。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等,既体现国家意志,也增进民生福祉。干一件,成一件,体现着顶住外部压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继续加力扩围,焕发了消费活力,也拉动了投资增长。广大消费者“用脚投票”,参与度很高。到“五一”长假结束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00万份,12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卖出了5500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卖出了4100万件,1.2亿人次的消费者享受了以旧换新补贴。

  “1.2亿人次”,对于扩内需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中国经济,像个很有劲儿的弹簧。压力越大,弹起得越有力。今年以来,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经济数据,普遍向好。这为继续顶住压力、始终在风浪中“办好自己的事”,提供着持续输出的新动能。

  中国经济靠什么“顶住了压力”?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亿万人民创造,这是根本。

  前4个月“顶住了压力”,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了。困难与挑战,仍然摆在面前。复杂严峻的形势,还将长期存在。

  顶住压力,从来是中国经济参与者的必修课。

  顶住压力,没有一劳永逸的“一招鲜”,得守正创新,不断拿出管用的好办法。

  顶住压力,不是被动死扛,而是主动向新向前。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洪泽湖泄洪 江苏油田员工坚守一线保生产

李先生在2020年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前不久发现充电机损坏了,于是到购车的4S店维修。4S店检查车辆并询问相关手续之后告诉他:无法享受整车质保,需要自费5000元进行维修。

德媒: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正向北京发起魅力攻势

24日元宵节当天下午15时,活动全程将在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抖音、微博、快手等平台同步播放。@京彩无限等官方账号联合推送。

美国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应

有90支队伍参加的无等级组争夺激烈,经过15轮苦战,排名前两位的绵阳锦烁队与海南缦缨队直接升入甲级,浙江钱塘队和吉利汽车队经过附加赛也获得甲级资格。积分赛第7至16名直接升入乙级,第17至32名的队伍中最终产生了8支乙级队。其中武汉桥协、湖北桥协均获得乙级资格。

黄浦江畔上演科幻、奇妙光影盛宴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内蕴的文化基因与独特优势。“嫦娥”“天宫”“北斗”这些以中国神话命名的航天成果,传承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飞天文化。在航天事业创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积淀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这些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新时代,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对于我们夯实文化自信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习言道|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今年1月9日,经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江北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邵某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本来想占点小便宜,没想到触犯了法律。”最终,邵某某为自己贪小便宜的行为付出了法律的代价。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